《易经》曰:“生生之谓易”。
一年冬去春来,太阳东升西落,世间万事万物,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。
天地是大宇宙,人是小宇宙。
顺天时而为, 接地气而活,便把握了顺应天道的人生智慧。
【子时】夜半(23时至01时)
夜半,是两天的临界点,地支名为子时,又称子夜、中夜。
鼠,在这时间较活跃,会悄悄出洞活动。
“古历分日,起于子半”,子时,有孕育之意。
此时的天空,黑得较为纯粹,孕育新的白昼。
睡眠,是培植元气的较好方式,孕育元气满满的新一天。
【丑时】鸡鸣(01时至03时)
丑,本意为“扭”,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,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。
古时,农家在丑时会起身喂牛。
古代秉烛夜读的士子,在此刻也释卷酣睡了,万籁俱静,是天地间较安静的时刻。
丑时,肝经当令,人卧则血归于肝,令人体精气生发。
较好的状态,当是在深度睡眠之中。
【寅时】平旦(03时至05时)
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,夜日交替,太阳即将露出地平线。
熬过黑暗,天蒙蒙亮,老虎也蠢蠢欲动。
“鸡鸣洛城里,禁门平旦开。”城门一打开,城市就醒来了。
小贩挑着担子进城,赶路的士子和商人,也经由城门向目的地进发。
这个时辰,属于那些勤劳坚持,热爱生活的人。
【卯时】日出(05时至07时)
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,太阳冉冉初升,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。
兔子跑出窝,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。
古时,农夫开始耕作,官员要上早朝,清点人数,称“点卯”。
晨光初露,应于这个时辰起床,看天气寒暖穿衣。
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;自力更生,自给自足,是生活较本真的面目。
【辰时】食时(07时至09时)
食时,又名早食。秦汉时期,人们一天只食两餐,且早饭是主餐。
此时易起雾,是神话中的群龙行雨之时。
中医认为,辰时胃经当令,此时,早饭对身体来说,便如同春雨一样珍贵。
早餐一定要在辰时吃,且“早宜粥,宜淡素”。
饭后,心情愉悦地开始做事,不为小事动气。
【巳时】隅中(09 时至11时)
隅中,又名日禺,临近中午,大雾散去,艳阳当空。
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。造字时,“巳”被画成了蛇的象形。
此时的古人,艳阳清风,诗词歌赋,不亦乐乎。
而对于现代人来说,这正是一天中第一个黄金时段,工作效率较高。
以较饱满的精气神,做一天中较重要的事。
【午时】日中(11时至13时)
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,太阳运行到天宇之中,阳气达顶点,阴气渐生。
《易·系辞下》:“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。”
上古时候,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作为到集市交易的标志。
古人认为,此时动物们都休息了,只有马还在集市上为人服务。
午时天地气转,心经当令,宜休息吃午餐,饭后小憩,静坐,安神养心。
日�(13时至15时)
日�,又名日跌、日央,日过中天,渐渐往西跌落。
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,正是放羊的好时光。
此时的古人,身体已得食物滋养,便开始读史明智,鉴以往知未来。
经过午时的小憩,会感觉清爽,做事也游刃有余。
这是一天中的第二个黄金时段,时不再来,应高效工作。
【申时】哺时 (15时至17时)
哺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。
秦汉时期,人们只吃两餐,申时是吃第二餐的时间,故名“哺时”。
这时候,猴子较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,叫声较为清亮。
在这一天中较为惬意之时,或闲坐室内,或信步庭外,随心所欲的吟诵,不失为消遣时光,享受生活之美事。
【酉时】日入(17时至19时)
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,日落时分,天地间有种磅礴的宁静感。
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古人将“日出”和“日入”作为劳动和休息的标志。
鸡开始归巢,忙碌一天的人开始返家。
“宜晚餐勿迟,量饥饱勿过”,晚餐不宜过晚,不要过量。
饭后,静坐反思,收纳天地之精神。
【戌时】黄昏(19时至21时)
太阳已经落山,万物朦胧,天地昏黄,故称“黄昏”,又名日夕、日暮。
天地清静,万物收敛,人们临睡之前,带着狗巡视一番。
白天的事已做完,黄昏一到,人易感伤,感叹光阴易逝、人生多舛。
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。
黄昏宜约会,男女之情,亦或朋友之约,只为对抗人生中较深的孤独。
【亥时】人定(21时至23时)
人定,又名定昏,天地悄然,一日忙碌,至此可歇。
据说,这时候猪睡得较香甜,发出鼾声较响亮。
人定,就是人静。切勿心浮气躁,清空心中一切杂念,让血液归心,以获安宁。
泡泡双脚,做深呼吸,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饮水。
此时安眠休憩,百脉可休养生息。
本文由风雅颂易学网整理发布,转载时请注明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