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干支系统的起源和构建
1、神奇的天干地支
学术界大多认为干支起源于炎黄时代。甲骨文中发现干支较早用于记日,从夏朝就已经开始使用,目前已确知的记日干支是从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(公元前720年2月10日)开始,60天一循环,一直到今天,未曾间断。
干支用于记年,《竹书纪年》有“尧元年丙子”的记载,说明尧帝时期可能已经开始。汉章帝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干支纪年被以政府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。尔后各朝各代,沿行不废。
干支用于纪月,较早见于西汉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颁布的太初历。
干支用于纪时,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《日书》,以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时的资料,说明这种方法至迟也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。
笔者认为,干支用于记年、记月、记日、记时法,可能同时或很短时间创造出来,后期进行了完善和修订,至于大面积应用,花了较长时间。只不过缺乏历史资料和考古证据。
干支系统不仅是中国较早的古代历法,而且不同的干支组合蕴含不同的五行之气和时空信息,是中国传统易学文化和中医等领域的源头,基础中的基础。几千年来,先辈们利用此干支系统,研究出了风水、周易八卦、奇门遁甲、四柱算命、太乙神数、大六壬等等各种算命系统,时至今日还有相当高的准确性。
在传统的中医领域,干支五行系统的五运六气,也是其重要基础理论之一。据网上传说,有位中医大师在十年前,就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算命,原文是这样的:“2019.12.26.05.00,手太阴肺经将爆发疫情,到2020.3.24.10.00基本解除”,是否觉得不可思议?由此说明天干地支与时空、五行信息的一致性和精确性。那么,干支系统如何建立的?依据是什么?为什么要用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构成六十循环?历代易学大家都未能说清楚,这是千古之迷。
有人说干支来源于史前文明碎片,有人认为起源于神话传说,也有人觉得模拟的是生命周期,此外还有纪日纪年说、生产农事说、外国来源说、甲骨文字义说,生长顺序说、人体部位说、北斗旋转说等等,看了许多资料,简直头都大了,感觉大多牵强附会,都不能说服我。因为这些说法多是对干支的应用,许多东西都可以往上套,并非是其真正的源头。
现代许多人都太小看了古人的智慧,说用于纪日或纪年还算靠谱,但它本身是蕴藏有阴阳五行时空含义的。仅仅记年记日何必搞得那么复杂,象公历一样用顺序数字多方便,难道古人都不识数?考古发现,至迟在商代,就可以使用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。甚至有人认为,一只手指头之数为五,代表五行,双手是十代表十天干,简直幼稚可笑!
从历史上看,先秦的《世本》有云:"容成作历,大桡作甲子"。据东汉宋衷注,大挠是黄帝的史官。大桡是如何构建“甲子”的呢?隋朝《五行大义》中有记载,说大桡"采五行之情,占斗机所建,始作甲乙以名日,谓之干;作子丑以名月,谓之枝,有事于天则用日,有事于地则用月,阴阳之别,故有枝干名也。"但以什么时候作为起始点呢?
传说公元前2967年,大桡计算出了冬至这一天,将出现日月合璧、五星联珠的神奇天象,认为是大吉兆,定为黄帝登基之日,作为黄帝元年的开始。
大桡认为,这天的子时,将是阴阳五行之气流转的开始,所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,作为运行天干地支的起点,而后的每一年、月、日、时,阴阳五行之气都按六十甲子的顺序循行。
但是,现代史学家大都不相信黄帝、大桡是实有人物,认为《世本》的记载多是一种传说。
笔者认为,不管干支是否真是大桡所创,但所讲的方法和原则还是可信的,那就是"采五行之情,占斗机所建”。下面讲如何"采五行之情”。
上面谈了干支系统,实际是一个揭示日月及五星影响下,阴阳五行之气循行规律的公式。
何为阴阳?老子云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其中“二”就代表阴阳。阴阳是个相对概念,如实与虚、强与弱、水与火、雌与雄、夜与昼等,比较容易理解,在此就不多谈了。
何为五行?就是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五种物质或能量的类型。
据《通鉴前编》云:“燧人氏作(坐)观星辰而察五行”。说明阴阳五行理论的原型就是日月和五星,即木星、火星、土星、金星和水星,在燧人氏、伏羲时代产生或早已有之。阴阳五行理论,取象于日月五星运行于不同时空,作用于地球,与地球产生交感,形成的自然万物变化规律,是对宇宙自然法则观测的结果,不明古人的“发明创造”。
五行分有形之象和无形之气。有形之象就是我们看得着的实有物体,直接影射真正有形的液体(水),热能(火),植物(木),矿物(金),泥地(土),有形之物比较容易理解。
五行之气是无形无质的,又是较重要的,“气”很难用准确的现代词汇来说明,勉强可用“场”、“能量”来解释,个人认为应高于能量概论的,看又看不见,测又测不出来,因此许多人认为是“不”科学的,更难于理解。比如说这个女孩“气”质好,男人要有大丈夫“气”概,这座山很有“气”势,这种“气”你能说清楚、能测出来吗?为便于理解,下面多谈几句。
万物都有阴阳,万物负阴抱阳。“五行”之每一“行”也分阴阳,故称阴阳五行。五行之间是相生相克的,即我生、生我、我克、克我四种关系。比如水生木,金生水,水克火,土克水等。此外还有反克之说,如强火反克弱水,在此就不展开来谈。
大桡采用“五行之情”建立的干支系统,是对阴阳五行之气规律的揭示和应用。但何为“五行之情”呢?这个“情”字值得研究,如果简单理解为事情、情况当然也可以,但笔者认为它有更深层的意义,可能与构建干支系统的原则有关。
佛教把我们世界称为有情世界,有天有地、有日有月是我们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条件。生命和人类诞生于地球,但并非只是地球的功劳,是天地交泰、日月交感的结果。天地犹如人之父母,说我们人类是“天生地养”一点都不为过,故设计“干支系统”首先必须包含天(干)和地(支)之影响力。
因为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,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。干象天而支象地,万物虽长于地上,但其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。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,设天干地支正好契合天、地、人之运。
阴阳五行学说中万物都是阴阳和合而生,有阳必有阴,有阴必有阳。有阴有阳、成双成对是谓“情”,这是设计“干支系统”的第二条原则。
据此原则,易经五行八卦中五行也分阴阳,成对出现。比如五行之木:甲木(天干)强壮为阳,乙木(天干)柔弱为阴...,地支子为阳,丑为阴...。天干地支按序数,单数为阳,双数为阴,如天干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单数为阳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双数为阴,地支也是如此。而且,天(干)为阳,地(支)为阴,动为阳,静为阴,故天干主动,地支主静等。
五行不是孤立存在的,相互间必产生交感,按其属性表现为相生相克,这是设计“干支系统”的第三条原则。
阴阳五行八卦中五行交感如何表现呢?其一,五行顺序相生。如天干木(甲、乙)→火(丙、丁)→土(戊、己)→金(庚、辛)→水(壬、癸)→木(甲、乙)。相生是付出,是给予、是支持,故谓有“情”。其二,五行隔位相克。就是木克土、火克金、土克水、金克木、水克火。相克是排斥,相克是敌对,是无“情”。正如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一样,不是我一伙子的,就要排挤出去,就是在里面也会很不舒服,看似无情,但有情无情总关“情”。
五行之气不是固定不变的,是随时空的不同而有规律地增减循环着,这是设计“甲子系统”的第四条原则。
比如春季五行属木,今年春天过去了,但明年春天还会到来,每一年都有春天。走了又来,来了又走,有去有来,有规律的循环着,似乎是围着“我”在转,是谓有“情”。
干支系统是按年、月、日、时设计的四套循环系统,都以60为周期,按各自时间单位不停地循环着。据计算,四套循环系统共有51.8万个时空组合,拿来算命的话,叫四柱算命学或算八字,又要分男女的不同,共103.6万种不同命运。可以说,干支系统是对宇宙时空特性及其运行规律的模拟模型,是利用阴阳五行说构建的一个标准的应用系统。
干支定位的时空与五行之气必须具有一致性,如果定位不准,就不要谈这个时空世界的荣盛兴衰,是没有任何算命价值的。干支组合的循环周期如何与时空准确匹配的呢?
大桡是“占斗机所建”,就是“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”得来的。这就把笔者难住了,只好恶补一些天文学知识,加上自己的理解,谈点自己的看法,见下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