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中秋节?
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,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,是日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节”,也叫“仲秋节”;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、八月,故又称“秋节”、“八月节”“八月会”;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,故亦称“团圆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“月夕”“追月节”“玩月节”“拜月节”;在唐朝,中秋节还被称为“端正月”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?
中秋节吃月饼,是汉民族的传统习俗。这一传统习俗至今在各地盛行不衰。中秋节和月饼紧密相联,可以说这节就是月饼节,离开了月饼,它就没有了应有的韵味,月饼离开中秋节也就没有了它的“用武之地”了。过中秋节人人都要品尝月饼的风味。传说唐玄宗在一个中秋节的夜里赏月时,受道士之邀去游月宫,嫦娥州见凡间来人,非常高兴,忙将他们邀入宫中,命宫女端出酥甜的仙饼让他们吃,并让数百名宫女在庭院里轻歌曼舞,然后把他们送出月宫。一回人间后唐玄宗暗记下仙女的舞曲,命人整理,成为优美动人的 “霓裳羽衣曲”,并命,'_二乙造月宫仙饼,因这种饼原是月中之饼,加上形如圆月,所以人们就叫它月饼。
月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:
月饼最初在家制作,清袁枚《随园食单》中记载有月饼的制法,并称其“食之不觉甚甜,而香松柔腻,回异寻常”。月饼何时在市场上销售,从家庭制作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作坊无从考证,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,在唐代便有专门制造、销售月饼的店铺,到清代,每逢中秋节,月饼店铺还搭棚点采,作蟾宫月窟诸象,以招徕顾客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月饼的制作日益精美,清彭组章在《幽州士风吟》中写道:“月宫饼,制作银蟾紫府影,一双蜡兔满人间,悔煞嫦娥窃药年,奔入广寒归不得,空劳玉柞驻丹颜。”
近代,月饼在市场上出售,制作更加精细,饼面上的图案也更加丰富多采,而且出售和制做井不只限于中节,它已成为四时生产的传统糕点了。制作、风昧也因地而异,品各有干秋,人们可以按自已的爱好选择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