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国庆节?
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。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、宪法的签署、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;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。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的纪念日,但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,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,比如美国只有独立日,没有国庆日,但是两者意义相同。
中国国庆节——中国 古代把皇帝即位、诞辰称为“国庆”。
如今,中国国庆节特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10月1日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。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、1999年国庆50周年、2009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。
唐玄宗自从开创出“开元盛世”之后,便 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全国性的节日,命名为“千秋节”,取千秋万代之意,下令全国放假三天,为自己庆贺。
惠民政策一: 普查维修庙宇道路。康熙六十大寿之前,曾颁发诏令,命各地方官对当地有损毁的庙宇和历代帝王陵寝进行修葺,乾隆过八十大寿时,除了下令要对庙宇进行修葺外,还要求对各省道路、桥梁普查维修,既是恩赏,也是为庆祝活动做好准备。
惠民政策二:赏赐耆老。耆老,就是德行高尚,受人尊敬的老者。“万寿节”既然是为过寿而举办的庆典,那自然要对长寿之人大加奖励了。康熙六十大寿盛典时曾举办过千叟宴,邀请全国数千位65岁以上的老人参加,且不分高低贵贱,同堂共饮。当时的参加人数有记录可查的就有近7000人,堪称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平均年龄较大的一次盛宴了。除了集中宴请,在各地方还给百岁以上的老人建坊、颁发匾额,对六十五岁以上的赏银、赏物、免除杂役。
惠民政策三:大赦天下。清代万寿节期间,规定“一月内不理刑名”,除了平常案件照常办理外,重大案件的审理延期一个月,同时,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,对罪犯酌情实施减刑、免罪。乾隆时期曾对服刑超过十年且安分守法的流放犯人都予以释放,其他的予以减刑,惠及两千六百多人。
惠民政策四:增加恩科。对于想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广大士人来说,万寿节时加开的科举考试无疑又多给了自己一个晋升官场的机会。自康熙六十大寿时召开第一个万寿恩科开始,后世逐渐成为定制——文科和武科乡试每十年加开一次,各省主考官由皇帝亲自派遣,乡试之后的会试根据省份的大小和人口数量确定进士人数。慈禧过寿时的恩科还增加了会试的名额,让更多的士人有机会步入仕途。
惠民政策五:蠲免赋税。康熙、乾隆都在万寿盛典期间颁布过蠲免政策:各省先免三分之一,三年内轮完。乾隆还对受灾地区优先实行免赋税政策。不仅如此,心思细密的他考虑到受雇于富户的佃户难以享受到免税政策,便下令由地方官出面,鼓励富户酌量减少佃户租金,以减轻贫农们的负担。
是一种国家象征——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,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,并且变得尤为重要。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,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。
是一种功能体现——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、全民性的节日形式百,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、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。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,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