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?
七夕节的来历1:宋朝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一中记载,“七月黍熟,七日为阳数,故以麋为珍”,麋是一种植物。又说“七月七日为良日”。魏晋时,七月七日要聚会游乐。这天也是天宫神仙聚会之时。那么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也就很正常的了。在七夕传说中的织女,有说她是七仙女,南方人也叫她七娘妈。
七夕节的来历2:战国时代
明代罗欣所著《物源》中说:“楚怀王初置七夕,妇女是日以彩缕穿七孔针,陈瓜果于亭,以乞巧。”在没有其他资料发现的情况下,七夕节就是起源于战国时代南方的楚国了。那时就有了彩缕、七孔针,这是妇女乞巧的专用物。这种专用物和习俗,恐怕是楚怀王的一个贡献了。
七夕节民俗活动是什么?
1、食巧果在民间,七月也被称为巧月,七夕也被称为巧夕。在这一天也必吃巧果,以标志时令。巧果是是用面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,吃起来脆香可口,以吃巧果合乞巧之意。
2、采柏叶
七夕时,妇女大多采摘柏叶、桃枝,用以煎汤洗发。因此时天气干燥,洗物易千,用它洗发就会清爽润滑,不垢不腻。黎明时候,旭日初照,凉风习习,采摘尤为便利。所以民间大多有七月七日女子们采摘柏叶的盛大景象。
3、洗梳具
七月七,晒书晾衣。洗头发及一切梳洗用具,也是民间流行的风尚。江苏的嘉定,浙江的湖州,江西的德兴等地,这一天妇女大多有洗头发、洗梳具的活动。
4、染指甲
吴地的七夕节习俗,七夕时,妇女捣取风仙花汁,染无名指的指甲尖,把它称为红指甲。相传如果将红指甲保留到第二年元旦,老人看到,能治眼睛昏花。武进地区七夕也有染指甲的习俗。
5、点荷灯
湖北彝陵七夕节的习俗,七夕时家家点荷灯。先取完整阔大的荷叶,上面插上蜡烛,点燃后置于竿头,立在门外。七夕之时,荷花已经开放,可用各种荷叶形的灯烛,在庭院中燃点,以作乞巧的点缀。
6、折桃枝
折桃枝是七夕节的习俗,桃枝,能祛除邪恶之气,解虫毒,止腹痛。用以洗发,可除污秽油腻。
我国不同地区的七夕民俗:
1、台湾:庆祝七夕的重要项目之一是拜床母。在这一天他们都要从下午6点起在自己的卧室供祭床母,供品要有鸡、酒、油、饭并烧床毋衣(绘有衣服图案的金纸),来感谢床母对自己的保护。
2、福州:
分豆结缘是福州七夕较为主要的活动形式。这里的豆一般指的是蚕豆,也有的用花生豆结缘。结缘形式很简单就是邻里亲朋之间互相赠送煮好的豆子,并在当天晚上吃豆谈天。
3、武义:
农家少女大多于这一天取黄荆柴及乌桕叶捣汁洗发,让一头秀发乌黑发亮,美若仙女;家中女子于七七之夜,设香案陈瓜果糕点于庭院,遥拜七仙女。
4、佛山:
佛山城乡,习俗于每年端午节过后,未婚姑娘便开始筹办摆七夕。农村多以相好姊姐相约,自愿组成“拜七姐会”。埋会的姑娘以未婚少女为主,头年已结婚的,一般都回娘家与昔日姊妹一起乞巧,并举行辞仙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