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大暑具体时辰是几点几分?
2019年07月23日 10:49:50 星期二 (己亥年(猪年)六月廿一,距离2019年大暑还有36天)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太阳位于黄经120°。大暑期间,中国民间有饮伏茶,晒伏姜,烧伏香,喝羊肉汤等习俗。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大暑,六月中。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其气候特征是:“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”大暑节气正值“三伏天”里的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较热的时期,气温较高,农作物生长较快,同时,很多地区的旱、涝、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较为频繁。
三伏天如何计算开始和结束?
三伏天的开始计算: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,是一年中气温较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所谓的“伏天儿”,就是指农历“三伏天”,即一年当中较热的一段时间。
可以这样理解:“伏”就是天气太热了,宜伏不宜动。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“伏”,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。
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较热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,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。 三伏天结束计算:
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简单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”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
我国古代流行“干支纪日法”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
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庚日的“庚”字是“ 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
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为初伏,第4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。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。
看来,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,所以,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
2019年新一年早已经启程了,今年能不能脱单找到意中人呢,桃花运旺不旺呢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