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岁钱是什么意思,不能给零钱?
压岁钱是给长辈压岁的,希望长辈能够长寿。而给小孩子的叫压祟钱,希望小孩子平安长大。压岁钱并没有规定一定要给多少钱,是可以给零钱的。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,保佑平安。压岁钱较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。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,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。早期来说,压岁钱并不是给真钱,而只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的东西,是希望起到震慑性的作用。后来,人们逐渐把压岁钱实用性的意义强化了,因此就变成了给真正的货币。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现金给小朋友,给他们新的一年当零花钱用。 汉代: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较早出现于汉代。较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,这种钱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。这种佩带物品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,如“千秋万岁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去殃除凶”等;背面铸有各种图案,如龙凤、龟蛇、双鱼、斗剑、星斗等。唐代: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。当时春节是“立春日”,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。《资治通鉴》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,“玄宗亲往视之,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”之事。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,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。
宋元: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,称为春节。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。清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:“以彩绳穿钱,编作龙形,置于床脚,谓之压岁钱。尊长之赐小儿者,亦谓压岁钱。”
明清: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,“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,谓之压岁钱。”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“串钱”。
民国: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,取“长命百岁”的寓意。货币改为纸币后,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,意味着连连好运、连连高升。 1950年代:币制改了,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、一毛地给,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。
1960年代:那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,一年到头见到糖的时间并不多。用几块糖替代“压岁钱”,父母和孩子都很甜蜜。
1970年代:前期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,但“压岁钱”真的是钱了,拜年磕头的孩子,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压岁钱。
1980年代: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压岁钱额度成正比。城市里的人给孩子的钱往往几十上百元,开始包成“红包”发赠。
1990年代:压岁钱不稀罕了,身不动膀不摇地就能得个成百上千块,不过搁手里攥着的少了,有的被爸妈拿去了,有的存银行了,还有就是自己花了。
2000年后: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,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,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,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。
您可能还喜欢:
- 2020年春节送礼注意事项讲究,送礼禁忌有哪些?
- 2020年春节是几九?春节是立春吗?
- 2020年春节送亲戚什么礼物好?哪些礼品较实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