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对“阴德”这个词都很熟悉,平常老人们劝人时经常说:“多积点阴德吧!”‘’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!‘’
自从去年末学写了一篇关于“积阴德”的文章后,网上就铺天盖地到处是“积阴德”了,并且很多人在标题前面加上“佛教”两个字,让很多人误认为“阴德”就是佛教的思想。这个需要提醒一下大家,“阴德”较早其实是道家思想,佛教是很少提及这个词的,所以末学从来不敢打着佛教的旗号,去写“积阴德”的文章。下面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词的来龙去脉。
阴德是一个汉语词汇,较早出自于《礼记.昏义》:“天子听男教,后听女顺;天子理阳道,后治阴德;天子听外治,后听内治。”郑玄注:“阴德,谓主阴事、阴令也。”也就是当时“阴德”这个词,指的是天子后宫的事情。
《周礼春官·大宗伯》上记载:“以天产作阴德,以中礼防之;以地产作阳德,以和乐防之。”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阴德,谓男女之情,天性生而自然者……情性隐而不露,故谓之阴德。”这里指的男女之间那种隐而不露、相互亲爱的天性。
所以说“阴德”这个词较早跟积德行善是没什么关系的,更和佛教没有半点关系。一直到西汉淮南王刘安撰写《淮南子》后,“阴德”这个词才有了现在的含义。《淮南子人间训》中说:
“夫有阴德者,必有阳报;有阴行者,必有昭名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,那些在暗中积德的人,必然会得到公开的好报;那些暗地里施惠的人,也一定会获得显耀的名望。
《淮南子》这部书是一部早期的道家经典,并且在很多道教经典中都提到“阴德”,比如《吕祖全书》、《悟真篇》、《唐太古妙应孙真人寿论》、《玄天上帝百字圣号》等等,都经常劝人积累阴德。
那从什么时候“阴德”又成了佛教思想呢?
这得从《了凡四训》这本书说起,书中说到:“何谓阴阳。凡为善而人知之,则为阳善;为善而人不知,则为阴德。阴德天报之,阳善享世名。”
因为当年印光大师极力倡导这部书,所以很多人就把“阴德”当作佛教思想了,其实佛教讲的是功德,而不是阴德。《了凡四训》这部书,并非佛教经典,只是一部善书,虽然是善书,但也符合佛教的教义,并且很适合当下众生的根机,所以印光大师才极力向大家推荐。
所以说“阴德”这个词,其实是来源于道家思想,并非佛教思想。虽然末学也是一位学佛的弟子,但还是感觉有必要澄清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