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的由来
中国传统的清明节较早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2500 多年的历史。关于清明节的起源,据说是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的礼制中演变来的。后来民间也跟风效法,在这一天祭祖扫墓。这种传统历代沿袭,较终发展成了我们今天的清明节。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,是一个 祭祀祖先的节日,传统活动为扫墓。清明节为什么吃青团?
青团:顾名思义是青色的团子。用麦叶或青菜叶、艾叶、南瓜叶均可,先挤出汁,然后加入少许石灰和水拌匀,用此水与播米粉相拌搓揉成皮面,再以豆沙、玫瑰、芝麻等馅芯包入(以豆沙猪油馅为多),上笼蒸至熟即成。——相传古代大禹治水,历尽千难万险为民造福,三过家门而不入。大禹死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,纷纷到他坟上去上供,许多精美的供品都是大家亲手制作。当时,有一位后生说:“大禹一生勤劳又节俭,我们献上这么多精美的供品,岂不违背了他生前的意愿,人们听后,觉得这位后生讲得有理,但又想不出用什么食品来表示,还是那位后生想出了一个办法;“我们何不用自己种的庄稼,糯米和麦叶做成团子上供?这样便可让大禹知道,今年稻谷丰收,明年麦子长势喜人。”大家立即用拼米磨成粉,用麦叶捣成汁,做出了“青团子”上供。从此之后,每年在麦叶返青的清明节,人们便做“青团子”送到大禹墓前上供。
久而久之,这一风俗便沿袭下来了,人们至今不忘扫墓带上“青团子”表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哀思。